茶饭不思是哪一成语?这个成语的典故是什么?
茶饭不思,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。它用来形容人因为忧虑、悲伤或其他原因而食欲不振,无法正常进食。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典故和背后的故事。
一、成语典故
据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记载,春秋时期,晋国国君晋献公去世,太子姬重耳继位。重耳的母亲是骊姬,骊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诬陷太子姬重耳谋反。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,将姬重耳逐出晋国,流亡在外。
在流亡期间,姬重耳历经磨难,生活困苦。有一次,他在一个叫做狄的地方,遇到了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。介子推得知姬重耳的遭遇后,决定跟随他一起流亡。在流亡过程中,介子推始终陪伴在姬重耳身边,为他出谋划策,排忧解难。
有一天,姬重耳饥饿难耐,茶饭不思。介子推为了让他恢复体力,将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,煮成肉汤给姬重耳喝。姬重耳喝下肉汤后,顿时恢复了精神,感激不已。后来,姬重耳回到晋国,成为晋文公,介子推被封为大夫。
二、成语演变
茶饭不思这个成语,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。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就有“孔子曰:‘吾闻君子之学也,其道也,如茶饭不思。’”的记载。这里的“茶饭不思”指的是君子专心致志地学习,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和喝茶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茶饭不思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因为忧虑、悲伤等原因而食欲不振,无法正常进食。在现代汉语中,茶饭不思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,用以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。
三、成语应用
茶饭不思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以下是一些例子:
1. 小明因为考试临近,茶饭不思,担心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。
2. 妻子得知丈夫得了重病,茶饭不思,整日以泪洗面。
3. 面对失业的压力,小李茶饭不思,整日郁郁寡欢。
四、相关问答
1. 问题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什么?
回答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。
2. 问题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?
回答:茶饭不思用来形容人因为忧虑、悲伤等原因而食欲不振,无法正常进食。
3. 问题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的典故是什么?
回答:茶饭不思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太子姬重耳流亡期间,他的朋友介子推割肉相食的故事。
4. 问题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哪些?
回答:茶饭不思在现代汉语中,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,如忧虑、悲伤等。
5. 问题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与茶和饭有什么关系?
回答:茶饭不思这个成语中的“茶”和“饭”分别指代饮食,用来形容人因为忧虑、悲伤等原因而食欲不振,无法正常进食。这里的“茶”和“饭”并非特指某种茶或饭,而是泛指饮食。